约4030字。
《雨巷》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雨巷》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阅读与鉴赏”部分,选编的是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多篇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并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就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得正确的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从意象、意境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人论事,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通过诵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象的品读是学习诗歌的关键,所以我把品读诗歌的意象作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雨巷》是一首新诗。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