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美的真谛”《雨巷》课件(17张ppt)+教学设计(9份打包)
360云盘《雨巷》补充资料.doc
《雨巷》19张ppt.ppt
《雨巷》补充资料(搜索).doc
《雨巷》教学设计.doc
《雨巷》思维导图示例.doc
《雨巷》文档批注.docx
《雨巷》徐涛朗诵.mp3
《雨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评价量规.doc
罗京演唱---雨巷(完整版)_0.wmv
《雨巷》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赵洪金 电话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邮件
单位 德州市实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雨巷》
一、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美的真谛”。本文正体现了这一主题。本诗语言清新,旋律回环往复,意象优美,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学生一种朦胧幽深的美感。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由于本诗的意象对于北方的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展示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播放江涛演唱的《雨巷》,创设情境,营造感情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音频、ppt、搜索引擎调动学生激情,丰富内容,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利用自主及小组合做量规,及时掌握学生合作交流情况。
三、课后,将作业上传至云平台,写作中可以用QQ、微信讨论,用问卷星星加以平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