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登高
  《登高》教学设计.doc
  6《登高》.ram.ram
  6《登高》12张ppt.ppt

  姓名
  李智勇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惠民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登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登高》是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七律,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通过无边无际的秋色、悲壮雄浑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伤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唐诗宋词,从而领略我国古诗词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二、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学生们对杜甫这位诗人并不陌生,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诗人情感的探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PPT幻灯片、朗诵音频、图片三种技术。为了创设情境使用朗读音频,辅助教学流程使用幻灯片,关键地方使用图片展示。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创造意境和表达主题,以此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培养他们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水平。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