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1520字。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高一语文组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拿来主义》 课型
教学目标 1、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2、学习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方法。
3、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风格。
重点 1、 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风格。
2、 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导入新课】
《论语》曾有这样的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且要辩证吸收。鲁迅将这种思想行为在一定的背景下上升为一种思想动向——拿来主义。
【自主学习】
一、文体及背景简介: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杂文。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甚嚣尘上,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二、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三、朗读全文。
1.正音
自诩( ) 残羹冷炙( )脑髓( ) 譬如( )孱头( ) 蹩进( )冠冕( ) 茅厕( ) 国 粹( ) 玄虚( )
答案:诩xǔ,炙zhì,髓suǐ,譬pì,孱càn,蹩bié,冕miǎn,厕cè,粹cuì,玄xuán。
2.辨音
冠冕( ) 孱头( ) 大度( )
冠军( ) 孱弱( ) 揣度( )
答案:ɡuān,ɡuàn;càn,chán;dù,duó。
【合作学习】
一、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拿来主义。
(2)“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
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3)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
(4)《拿来主义》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围绕此结构看看:
A、什么是拿来主义?
B、为什么要拿来?
C、怎样拿来?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并同桌交流。
明确:
a、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所以……”,那么拿来的原因是在什么,即为什么要拿来?
b、闭关主义,行不通;送去主义,为乞丐;送来主义,受毒害。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因果论证)
那么我们怎么拿呢?
c、 占有、挑选,有辨别能力。
二、 研读课文(朗读、合作、探究)
(一)快速阅读课文的一到六小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分析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作者的态度?
明确: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态度--(否定了闭关主义。)
……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高一语文组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拿来主义》 课型
教学目标 1、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2、学习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方法。
3、了解杂文的基本特点,了解鲁迅杂文的基本风格。
重点 1、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类比说理的方法。
教法及教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一、复习巩固
二、 研读课文(朗读、合作、探究)
(一)快速阅读课文的8、9小节,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朗读第8节,完成下面表格:
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 法 行 动 实 质 共同点
孱 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
(逃避主义) 不
加
挑
混 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废 物 羡 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现在我们就具体了解针对不同的事物应持什么态度,朗读第9段,完成下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