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定风波》37张ppt.ppt
《定风波》教学设计.doc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flv
《定风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面对挫折时乐观、坦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通过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诗歌感情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诗歌、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诗中从生活小事领悟人生哲理的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二、设计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第一个是能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传达出作者从容淡定、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一目标通过反复阅读理解内容和聆听名家范读来完成,通过学生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评价完成情况,预设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作品。第二个目标是抓住关键词来赏析作品,这一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教师讲解提高完成,利用拓展训练来评价完成情况。本次教学设计清晰、实用、可操作性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这位诗人是谁?(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l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苏东坡步人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大难临头。l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03天。乌台就是御史台。为什么叫乌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政敌一心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贬。贬到哪里去呢?黄州。黄州当时是下等州
尽管苏轼的人生经历曲折,但他的作品多数展现的是旷达乐观,他的这种乐观的态度也融入到生活当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看看生活中的苏轼。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刚刚我们了解了作者,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2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正字音
(1)、读准字音:同行( ) 吟( ) 啸( ) 一蓑( )
(2)、读出节奏 这首词朗读时应采用( )拍,有些词语应做到抑扬顿挫,文句要有舒缓轻重。给词划出节奏。
2、读一首词,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还要读到字里行间去,读出感情来。要读出感情我们就要先理解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再读2遍词,包括小序。想一想,词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
3、带着这种感情,我们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朗读。
4、请一名同学范读, 最后全班齐读。(教师评点、鼓励)
(三)、再读文本,鉴赏诗词
1、读读这首词,想想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乐观旷达?(小组交流)
2、赏析重点诗句
赏析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思考:(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2)从这句词的哪个字或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
赏析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在这句词里,你从哪里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