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6张,学案约2040字。
高一语文选修一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导学案
命制学校:沙市五中
【知识与技能】
1、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3、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过诵读,了解诗歌情感,并背诵。
3、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然孟浩的"隐逸超脱"的情感。
2、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孟浩然的生平,结合课文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引文和引诗,感受孟浩然巨大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呢?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童年旧梦,再次走进孟浩然的世界吧。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试,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贬荆州刺史,孟浩然曾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
2、背景介绍: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