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5张,教案约223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在诗歌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的第一课时《雨巷》。
  2.教材分析
  《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现代新诗,这也是高中语文5册必修课本中唯一的一个现代新诗单元,对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诗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中的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美感的基础上把握新诗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会初步鉴赏现代新诗。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满含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本诗还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富于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很好地突出了现代新诗的艺术特色。通过本诗来学习现代新诗的特点,应具有很好的典范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习的第一项诗歌内容,对于刚跨入新学段的学生来说,内心充满了许多的期待,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努力打造和谐高效思维课堂,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利于调动起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过现代新诗,对新诗有初步的了解,但高中的作品在深度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更注重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中应不乏诗歌的学好者,要给予这一部分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把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为今后的高中语文学习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