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3《雨巷》15张ppt.ppt
《雨巷》导学案.doc
《雨巷》教学设计.doc
《雨巷》教学设计
淄博六中 毛可刚
【教学目标】
1. 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体悟诗韵、把握诗情。
【教学难点】
象征(主要是丁香姑娘)在文中的使用及内涵。
【教学学法】
情境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情境,巧导入
聆听王维的“渭城朝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离愁在心头;领略杜甫的“春夜喜雨”,潜入夜,润万物,夜雨无声快意无穷;感悟苏轼的“潇潇暮雨”,雨淅沥,子规啼,休将白发唱黄鸡。可当雨下在诗意的江南,悠长的深巷,下在戴望舒的心里,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雨巷》。
二.说目标,做引领
1、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三.查学案,重基础
1、学案示例: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彷徨:( ) 寂寥:( )
彳亍:( )颓圮:( )
太息:( )
2.课堂活动:找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勾画出作者写到的意象和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让学生给予评价,说出理由,自己再选择一节读一读)
四.听录音,感诗情
1、自主探究:请用一个字概括你读完、听完这首诗歌的感受。
(明确:答案不唯一,重在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可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进而引出“美”的体验)
2.探究追问:能否谈谈该诗“美”在何处?
(明确:此处学生答案一定会多样化,可以梳理一下循序渐进,由情感的哀怨凄美入手全篇品读)
五.读文本,品诗意
1.合作交流:在《雨巷》中,作者是怎样抒发哀怨凄美的愁情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