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0张,教案约1200字。
《蜀道难》公开课教学设计
高一(13 )2016 3.8 教师:
教学目标
1、回忆诗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描写蜀道导险峻的写作手法以及夸张手法的运用
3、让学生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道路上的挫折。
一、 导入
蜀道地形图导入。蜀道北起陕西南到成都、全程450公里。沿线地势非常显要,历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感叹抒怀,期中盛唐诗人李白就是其一,这几课我们继续学习《蜀道难》请同学们一起朗诵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二、忆一忆
自由读文作者写出了蜀道的哪些特征,请分段概括。
概括各段内容
一叹 高: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凉
山水险恶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杀人残景
梳理了诗文的内容,我们要看一下诗文中的名句,下面我出示图片、同学们找出与之相配的《蜀道难》中的诗句。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诗仙李白为我们描绘了雄奇险峻的蜀道那么记下来请同学们
三 、想一想
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出示四种表现手法:请同学们自由讨论找出相对应的诗句并分析(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2、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3、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4、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出了蜀道的高俊险要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接写出了山之高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李白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飘逸洒脱,而他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夸张,在他的许多诗文中都有体现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