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80字。
声声慢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会“知人论世”。
2. 品味语言,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自主学习
1、关于用典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情调感伤,凄婉哀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 《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2、背景简介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写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4、词中的主要意向:
二、合作探究
意象探究:
(1)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词人本想借酒御寒,殊料,非但不能抵御刺骨寒风,却又想起以前把酒言欢的情景,此刻只能自斟自饮,两相对照,愁情更重了。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又为什么会勾起词人的伤心之情?
——《一剪梅》有句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雁,也许就是当年为他们传信的使者。甜言蜜语犹在耳边,斯人却已逝,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天人相隔,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大雁冬天南飞,春暖北归,词人自北方逃难至南方,早已国破家亡,有家不能回,新愁又添旧恨。旧时相识异乡相逢,更增添词人天涯沦落之感。大雁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 雁象征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是什么花?象征了什么?指菊花,黄花堆积指菊花繁盛,千朵万朵压枝低,大好景象,本该夫妇携手共赏,丈夫摘取一朵为妻子戴上,万般柔情,千种疼爱,此刻的作者却已是形容枯槁,无心赏花,也无人再会怜惜她。这种感情与刘夷希《代悲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所抒发的感情是多么地相似啊!李清照看到黄花的凋落,想到自己飘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