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32张,教案约2080字。2016青年教师赛教课所用,重点在于还原意象,读懂诗意。条例清楚,贴合学生的实际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高娜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的还原联想,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意。
2.探寻“雨巷”、“姑娘”等私设意象的解读之道。
教学难点、重点
1.调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参与热情
2.把握解读朦胧诗的主要意象还原法,继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个性化朗读法、启发式教授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联想的三条主要路径: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板书)1、相似联想:
2、相关联想:
3、相对联想:
雨巷的特征是什么?
(预设答案)幽深狭窄、寂寥无人
二、品读文本:
1. 检查学生对《雨巷》是否能背诵。
2. 自由再读,思考你读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雨巷》时,联想到的形象是什么?用名词作为关键词来回答。一会儿由同学们投票, 看谁的联想最好
(预设答案)我感觉到这首诗中的雨巷让我想到的是:
1)人生之途
2)爱情婚姻
3)封建社会
4)追梦人
5)命运
6)光荣荆棘路
7)沉闷的周公馆
8)名校重点班
三、意象鉴赏:
1. 请同学们选择针对《雨巷》哪些联想是比较合理或最为贴切的?
2.请提出这个主题的同学讲一讲是怎么联想到的,即把自己对《雨巷》个性化的解读告诉大家(板书:选择——还原)
(学生发言……)
3.这首诗有很多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姑娘”“篱墙” ……但在对一首诗做整体把握的时候,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什么?
(学生发言……)
(板书:主要意象)
4.《雨巷》中,最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雨巷”里的“我”与“姑娘”
5.我们凭什么判定这些就是《雨巷》中的主要的意象?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主要意象==标题、反复)
四、读懂步骤:
1.读懂主要“意象”(看标题、找反复)
2.读清“意象”之间的关系
(小试牛刀)
希望
(预设板书:“我 ”—— 雨巷 —— 姑娘 )
失望
3,个性化解读诗意,《雨巷》让人感伤、好似一曲孤单深处的愿望之歌。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