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8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百家争鸣”2016年8月号第4辑
整理 fcs2002
1. 不走样的奥运会才好看
2. 当志愿被篡改我们需要做什么
3. 在党纪面前不容态度暧昧
4. 让体育回归人本价值
5. 新加坡疏解“邻避效应”之鉴
6. 乞巧节,广州美丽民俗名片
7. 数学“小天鹅”们缘何往外飞
8. 低速电动车需要合法“出路”
9. 如何优雅地 处理大件垃圾
10. 召回太白作业本 彰显企业良心
11. 作文容易还是不容易
12. 消除保障房“人祸”需要严厉问责
13. 莫让黑店搞砸了网络订餐的“饥饿游戏”
14. 对保障房“空置”须问责
15. 宽容医生 尊重生命
16. 让创新主体走出“象牙塔”融入“全链条”
17. 里约奥运泳池见证浙江精神
18. 百度云 需拨云见日
19. 对戾气的责罚并不是只有法律
20. 先让“19万套空置保障房”起死回生
21. “网约工” 的劳动权益 不能被漠视
22. 在参与中分享G20的精彩
23. 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
24. “一元钱生存” 可作情商教育范本
25. 低速电动车需要合法“出路”
26. 狗事人情
27. 淡看首日无金彰显体育价值回归
1. 不走样的奥运会才好看
2016-08-10 09:06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文峰
这几天,有很多奥运面孔让我印象深刻——微笑的杜丽、流泪的孙杨、“洪荒少女”傅园慧、泪别拳台吕斌……这些面孔有的喜悦,有的悲壮。就杜丽而言,我关注她,既是因为她内心的强大,也因为媒体报道的失误。我认为,第二就是第二,有的媒体动不动就用“丢金”、“失金”的标题,无疑很不专业,我心疼像她这样的优秀运动员。
竞技运动最大的魅力是什么?不是赢的结果,而是拼的过程;不是夺得第一的名次,而是完成对自己的超越。在这样的过程里,你既可以看到奇迹,也可以看到传奇。比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英国短跑名将德里克•雷德蒙德右腿肌肉撕裂,但他却跳着完成了比赛,全场观众起立为他鼓掌。对于观众而言,这是难得的视觉盛宴。这样的视觉盛宴就是奥运经典。一方面,它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即便时间如沙漏般流失,这些奥运健儿的高大形象仍然会鲜活无比;另一方面,它修正着人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在我看来,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最后离开赛场的时候,应该有这样的结局:自己去意已决,观众恋恋不舍。杜丽就是这样的运动员,虽然她站在第二的领奖台上,但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心里,她已经成为生活奋斗的模范标杆。
而孙杨、傅园慧等90后运动员正展现着中国自信。先说孙杨,在被霍顿诽谤之后,他仍有大将之风。昨天,孙杨也在泳池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以说,霍顿诽谤孙杨其实反过来抹黑了澳大利亚的形象,而孙杨的表现,则把飘扬在世界之巅的五星红旗拭得更加鲜亮。一个心脏强大的运动员用自己的实力去回应卑劣者的中伤,这和一个国家的复兴一样,只要方向明确,那前行便无人可挡。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事件中,我们没有刻意地包容,没有因过于谨小慎微而忽略对自己运动员合法权益的保护,而是据理力争。这折射出,我们放开了不必要的包袱,这无疑是进步。
再说“洪荒少女”傅园慧,她在镜头前不仅呈现出了自己魔性跳脱的表情,还以自己固有的语言风格接受记者采访。显然,她是不按采访套路对话的典型,预赛如此,决赛也是如此。这样的话风既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刮目相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习惯于在公开场合掩饰和隐藏自己。有的人基于固化的评价逻辑体系,说话滴水不漏,裁剪真话语言。本来嘛,谁说奥运采访要千人一面,要像乒乓球生产线般?你明明累得气喘吁吁,却硬说不累,演得和英雄一样,这样只会让观众累,产生审丑疲劳。我感觉不是傅园慧说话有个性,而是这一代人率真可爱的自然流露。
在男子拳击46-4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吕斌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遭遇争议判罚。赛后,吕斌流下了眼泪,与拳台吻别……没错,裁判拥有决定别人梦想的权力,但是在奥运会上出现这样的丑闻,实在不该。之前,很多人担心里约奥运会的安全。枪击、抢劫……这样的新闻一直在为开幕式预热。我一度认为,就主题而言,这届奥运会可能将创造一个办赛奇迹:安全第一,友谊第二,比赛第三。我现在想修改一下自己的看法,举办奥运会,经费可以降,但是如果连捍卫公平的底线也下降,那就一定会成为历史性笑话。裁判如果不专业,那不如不要办奥运,因为它直接玷污了现代奥运的精神。
就这几天的舆论反应来看,我感觉,在北京奥运会之后,金牌至上的观念在国人脑海里早已松动。在一场场讨论中,很多人已经寻回了常识:国家尊严存在于国人的内心里,我们不能只让运动员去替自己肩负爱国情结和国家形象。这是一种于情于理都不合的责任脱节。相比于奖牌榜的名次,我认为公平真实、不走样、有传奇性的奥运会才更好看。我期待更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中国奥运面孔。(文峰)
2. 当志愿被篡改我们需要做什么
2016-08-10 09:1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路中林
近年来,高考志愿被篡改的事件时有发生。继山东青岛考生常升高考志愿被篡改后,近日山东菏泽单县又爆出有考生志愿被篡改,嫌疑人因嫉妒心理作祟,进入5名同班同学报名系统,修改4人高考志愿,造成恶劣影响。
综合分析各起事件可以发现,篡改考生志愿的往往是其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高考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生轨迹,由于每个学校招生名额有限,为了能够进入心仪的学校,考生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正因为如此,不少毕业班教师才能凭借手握学生志愿填报系统信息的“特权”谋取私利。2011年,安徽省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期间,全椒县三圣中学37名考生志愿被班主任杨文祥篡改;2012年,四川眉山三河职业学院12名考生高考志愿被学校招生老师篡改;2014年,江西彭泽县二中3名高考生志愿被教师以代管密码名义篡改等。除此之外,更多时候是同学之间因竞争关系或私人矛盾而盗窃密码予以报复,“为篡改而篡改”的乖戾心理变得越发普遍,如此次事件的嫌疑人便坦言与被害人不存在竞争关系,完全是出于“嫉妒心理”。
随着篡改他人志愿的极端案例越来越多,如何惩处、威慑侵权人便成为许多人首先考虑的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对这些行为并非全然无能为力,如《治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