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11 包身工教学设计二.ppt
11 包身工设计一.ppt
4.11学案设计.doc
第四单元
11 包身工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筛选信息。
2.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自读文章,读准字音,把握行文思路。
2.收集有关夏衍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
1.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 、 、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 》《 》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 》《 》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为了表彰他对中国电影剧本所作的突出贡献,1994年10月,国务院特授予他“对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2.给加点字注音。
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赚( )
抹布( ) 嘈杂(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 皮辊( )
谄媚( ) 骷髅( ) 噩梦( ) 怔住( ) 锭子( )
三、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的?是如何组织的?
2.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句段揭示原因?
3.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4.讲一讲芦柴棒的故事,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5.本文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6.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衍生(yǎn) 裸体(luǒ) 蹒跚(pán shān) 游说(shuì)
B.拎着(līn) 饲养(sì) 惺忪(xīnɡ sōnɡ) 水门汀(dīnɡ)
C.怜悯(mǐn) 虐待(nüè) 惩戒(chěnɡ) 皮辊(ɡǔn)
D.缜密(shèn) 弄堂(nònɡ) 骷髅() 包身契(q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