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项羽之死(测)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提升版)专题12 项羽之死(测) 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提升版)专题12 项羽之死(讲) 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提升版)专题12 项羽之死(练) Word版含解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二单元 散文支部
第十二课 项羽之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 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 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 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中无此信息,无中生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3分)
A、 《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 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 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 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 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 《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 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项羽应该是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9分)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馕。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指农民起义领袖宋义)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
第二单元 散文之部
第十二课 项羽之死
【学习要点】
1.评价人物形象。
2.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探究活动】
关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通过诗文进行评论的主要有以下三首诗:
〔唐〕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南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简要概括这三个人对项羽的的评价。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对人物进行评价的题目,注意概括三首诗的内容,然后答出自己的观点,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作出判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站在不同的立足点上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急于提出古人的观点,让学生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解释,古人的观点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讨论明确】
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
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
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
学生评价示例:
项羽之死的人格价值:
历史不可假设,项羽毕竟死了。但他是站着死的。为了无愧于江东父老,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项羽以死谢乡亲,以死谢天下,以大无畏的死完成了他在历史舞台上辉煌的缺憾人生的表演。性格决定命运,是项羽就不会过江东,过江东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宁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的。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有骨气、有尊严,这就是项羽之死的人格价值。两千多年过去了,项羽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项羽的人格光芒穿透历史的云层,依然熠熠生辉,照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天空。
【课堂提升】
联系现实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为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3、(主要)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4、点评事例;5、联系现实。
【答案】示例一:(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
……
第二单元 散文之部
第十二课 项羽之死
阅读《项羽之死》,完成下面各题。
1.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是( )
A.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从分句间关系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B.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转折关系,其余是假设关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后人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 )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诗意的理解。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馕náng。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闲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