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4410字。

  第5单元 《范进中举》
  1.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二、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
  绾(wǎn)      带挈(qiè)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啐(cuì)
  讳(huì)   不省人事(xǐng)   商酌(zhuò)   星宿(xiù) 
  桑梓:家乡。
  体统:规矩。
  央及:恳请,请托。
  见教:指教。
  何消:不必,不用。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提示:说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示例:穷书生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来贺喜;本想借钱去乡试,却遭到丈人臭骂。范进瞒了丈人去乡试,没想到金榜题名,一下喜极而疯。屠户将范进打醒,张乡绅来拜见。
  四、探究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二部分(3—12):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
  3.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女儿像有些福气。
  4.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节选自《儒林外史》。文章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陈腐的封建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和张乡坤等人物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毫无疑问,对于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教育又是一种警示。课文使学生穿越时空,在阅读中思考、汲取,悄然实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这篇文章比较长,这就要求精导精讲,适当取舍。但需要在方法技巧上加以点拨指导。
  1. 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 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1.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两课时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采用速读、跳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充分发挥读在现代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激趣、启思、点拨式教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来更迅速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可谓是登峰造极。曾是选拔英才的科举制度,到了清代已成为禁锢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满怀对科举制度的无比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