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5个文件
古诗鉴赏专题之咏物诗讲与练.doc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讲与练.doc
古诗鉴赏专题之山水田园诗讲与练.doc
古诗鉴赏专题之送别诗讲与练.doc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doc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讲与练
【一】 怀古诗概说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 怀古诗特点:
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结构上:
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
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
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
3.写法上,怀古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4.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三】、解题指导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2、透过史实,揣摩诗人所吟咏之情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
借古讽今、用典、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对比、反衬……
【四】.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㈠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
示例一
李清照的《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示例二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
……
诗歌鉴赏专题之山水田园诗讲与练
【一】山水田园诗略说
1.定义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 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 寺僧、道人……
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③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④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二】表达的思想情感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