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570字。
《苏轼词两首》教案
【内容感知】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就全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总体来看,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情意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吟咏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教学方法】谈话法 讨论法 讲解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2.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著名作家林语堂这样评价过一个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个大书法家,一个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酒仙,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大家猜猜他是谁?
明确:苏东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旷世奇才”苏东坡词中那阔达渺远的意境和豁达乐观的胸襟。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再多的人生风雨,经过东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