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4 白居易 长恨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5 韩愈 听颖师弹琴+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6 李贺诗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7 李商隐诗二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单元导读+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第2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doc
4 白居易 长恨歌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深闺( ) 回眸( ) 骊宫( )
城阙( ) 千乘万骑( ) 花钿( )
萦纡( ) 绰约( ) 临邛( )
凝睇( ) 人寰( ) 钗擘( )
霓裳( )( ) 仙袂( )
【答案】 ɡuī móu lí què shènɡ diàn yū chuò qiónɡ dì huán bò ní chánɡ mèi
第2步词语释义——字字落实根基牢
(1)凝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绰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阑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肌肤细腻润泽。 (2)花样的美貌。
(3)分地受封。 (4)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5)微明的样子。 (6)轻盈美好的样子。 (7)仿佛。 (8)纵横的样子。 (9)人间。
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
(1)回眸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_。
(2)渔阳鼙鼓动地来,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
(4)______________,两处茫茫皆不见。
(5)______________,花冠不整下堂来。
(6)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
(7)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案】 (1)六宫粉黛无颜色 (2)惊破霓裳羽衣曲 (3)春风桃李花开日 (4)上穷碧落下黄泉 (5)云鬓半偏新睡觉 (6)梨花一枝春带雨 (7)在地愿为连理枝 (8)天长地久有时尽
[作者名片]
姓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简历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贬为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作品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存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作品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轶事 白居易小时候学习很用功,后来为了考进士,他学习更加刻苦了,他整天读书、练字,写诗作文,以至读书口舌生疮,握笔的手都磨出了老茧。16岁那年他来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稿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评价 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探究——精研文本]
【背景介绍】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
……
课外自读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整体感知】
1.主旨内容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的离别之意。
2.艺术特色
(1)动静结合,画面有立体感
从描写的景物看,有动态,有静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远,浦树渺茫,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2)情景交融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周炉诗话》)。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牵动着诗人的情思。
【随堂练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表达了诗人送别李胄时的沉重不舍之情和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
B.首联起句点“雨”,次句点“暮”,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情形勾勒了出来。“雨”和“暮”紧扣诗题,点明送别环境。
C.颔联首句只写来帆,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与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D.“迟”“深”二字用意精深。飞鸟在暮色中找不到归巢的方向,飞行缓慢,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深”极言路程之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担忧之情。
E.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运用比喻,用雨丝比泪珠。这一结,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把暮雨和送别巧妙结合在一起,扣题紧密。
AD [A项,“送别后的牵挂孤单之情”不当,没有送别后的孤单之情。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朦胧暗淡的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D项,“使人联想到李胄前途的迷茫”不当。鸟飞行缓慢是因为暮雨,鸟去迟令人联想的是李胄对友人的眷恋,不是暗示前途的迷茫。]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雨”在这首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句以“微雨”点题,并营造一种朦胧压抑的氛围,交代送别的环境;②颔联颈联描写暮雨中昏暗空旷的景象,间接抒发诗人送别李胄的不舍与担忧之情;③尾联以雨丝喻泪珠,表达诗人的伤心之情;④雨是全诗的线索,把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景象和情感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名句鉴赏】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鉴赏】 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