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时设计,约15030字。
第1课时 社戏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朗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和叙事的波澜。
一、导入新课
童年,像一条七色的彩虹,时常引导我们走向梦的故乡;
童年,像一首动听的歌曲,伴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徜徉;
童年,像一瓶醇香的美酒,将我们纯真的往事珍藏,并且愈酿愈香。
相信同学们的童年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快乐的,童年的趣事也一定会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笔下的《社戏》,一起找寻我们童年的快乐。(板书课题)
二、学法指导
1、小说:《社戏》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
2、小说的阅读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三、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注意梳理小说的故事内容。
四、字词学习
1、校正字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2、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
(2)日里:白天。
(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凉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
(4)白篷船: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
(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使用的船。
五、情节梳理
1、整体感知
(1)小说讲述了个什么故事?
小说节选部分,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
看社戏——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
2、情节梳理: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平桥概况 → 伙伴游玩 → 无船出行 → 夏夜行船 →
赵庄看戏 → 停船吃豆 → 深夜返航 → 再谈吃豆
3、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示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平桥乐土 (1—3段: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去看社戏 (4-30段: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
第三部分:怀念社戏 (31-40段:从“第二天”到文末)
六、问题探究
1、小说中哪些事件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看社戏这一部分写得详细,小说开头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和结尾六一公公送豆等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能更好的突出小说的中心情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