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50+3630+4550字。

  课后针对训练20 《人间词话》十则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遽:立刻
  B.然二者颇难分别    颇:很
  C.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绝:称绝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次
  解析:A项,遽:匆忙,草率。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B.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
  C.境非独谓景物也
  D.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解析:C项,景物:古今同为风景事物。A项,树立,古义:完成;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B项,大家,古义:有声望的诗人、词人;今义:人称代词,指众人。D项,生气,古义:生活气息;今义: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A、C、D三项中的“为”都解释为“是”。B项中的“为”解释为“被”。
  答案:B
  4.下列句子从句式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B.此子书之一变也
  C.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解析:C项为被动句,以“为……所”为标志;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都以“……也”为标志。
  答案:C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轼的词作旷达,辛弃疾的词作豪放。没有这两个人的胸怀气度而学习仿效他们的作品,就好像东施(学习西施整天)捧着胸口。
  (2)周邦彦能入于其内而不能出乎其外。姜夔以后的词人,对于这两种情景连做梦也都没有梦见过。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
  课后针对训练21 《红楼梦》评论(节选)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于困者终于亨    亨:通达
  B.目击之而身历之    历:经历
  C.以写故国之戚    戚:悲戚
  D.自律的也    律:规律
  解析:D项,律:约束。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惧祸之及
  A.由叔本华之说    B.一朝而舍之
  C.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  D.宝玉之于黛玉
  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之”都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C两项“之”为结构助词“的”;B项“之”为代词。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
  ②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
  ③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
  ④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⑤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
  ⑥而惩黛玉之孤僻
  ⑦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⑥
  解析:①“世间”在文中的意思是“现实”的意思。⑤“盲目”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可知,不可预料”的意思。⑦“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表程度的副词。
  答案:D
  4.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B.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贪于财货
  解析:C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C
  5.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
  B.《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
  C.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
  D.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解析:C项,是省略句,其余为判断句。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
  B.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
  课后针对训练22 人境庐诗草自序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遽:立即
  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袭:沿循
  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逮:及,到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
  解析:A项,遽:遂,就。
  答案:A
  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B.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
  D.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解析:C项,“采取”在文中的意思是“择取,选用”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接纳”。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马牛而襟裾
  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A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
  ②然以笃好深嗜之故
  ③亦每以余事及之
  ④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
  ⑤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
  ⑥其亦足以自立矣
  ⑦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A.①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⑥/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①②是介词,因为;③介词,在;④介词,用;⑤⑥⑦连词,用来。
  答案:B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遵宪是我国晚清时期人,《人境庐诗草》是以其书斋名命名的一部诗集。
  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三国志》。
  C.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
  D.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早期倡导者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
  解析:C项,“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应是《尔雅》,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答案:C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