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柳永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司空曙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柳永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陆游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钱起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苏轼作品精选精练.doc
柳永作品精选精练
倾 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①。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②,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
1. 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请分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2. 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1. “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
2. 先直写别后水山远, 书信难达的相思之苦;接着就对面设想,写佳人深居闺房,虽知游子思念自己却难以体会行客远走天涯的苦楚,委婉曲折,倍增愁绪;再借用典故转写自己日前的境遇,抒发远离往昔欢愉生活的孤独落寞;最后以景结情,写远望京华,但见远峰一片暗绿色而已,言有尽而意无穷,委婉地传达了无尽的惆怅低徊之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妙处。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起”,吹奏起。是谁人迎着风站在月光下?忽然吹奏起一阵阵的羌笛声。用设问手法,借笛声回答,抒发旅怀,使人体会到浓烈悲凉的思远之情和吹笛人遗世独立的孤傲。虽写愁,却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平时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词,然后结合诗句意思,把握诗句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答出表达技巧的种类。
词的下阕抒写离愁之苦,先用“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触景生情,抒写别后的思念和因关山阻隔而鱼雁难通的离别之悲。“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三句,用想象手法,写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的思念苦处。
接着“楚峡”句用宋玉的典故,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再联系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此时孤村独坐,对月自伤之悲。末尾“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两句,以景结情,京华杳不可见,只见远峰清苦愁恨,融情于景地写出思年之怅惘。
【点睛】炼字题的常见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归 朝 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
钱起作品精选精练
巨鱼纵大壑①
钱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②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③,隐晦诮泥龟④。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注]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安全。④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1.B(整首诗前十句集中描写巨鱼的形象,最后两句抒情。在描写巨鱼时,先总写它穿越江海大壑,如同乘时得势一般能施展抱负,它在穿越浪涛时,纵身一跃,鼓起鱼鳍,乘风破浪,简直要如同飞龙上天,环绕地轴;又如同鲲化为鹏徙往南溟天池。它肆意展现吞没船只的磅礴气势,这与在藻间嬉戏胸无大志的小鱼尤为不同。也因于此,在乱世中它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于不遇时,它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作者借巨鱼来晓喻有志之士,希望他们得到明主的知遇,让自己的才能谋略得到充分施展。以此可见,A选项是对五、六句的解释,是正确的。B选项是对九、十两句的解释,结合注释和诗歌情感脉络,可知此处理解错误。C选项是对描写巨鱼时所运用的想象、夸张手法的解释,“龙摅回地轴”“方快吞舟意”等句都是显而易见的想象、夸张,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宏大、雄浑的,展示了诗人的昂扬气度)
2.参考答案:①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②寄托了诗人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昂扬自信的情感。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
苏轼作品精选精练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6分)
1. (3分) C [解析]只有比拟,没有象征。
2. (6分)水清,深处取清,石下之水,非有泥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东坡自汲,非遣卒奴,流露诗人从容自乐情态。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酽,(汁液)浓;味厚。③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