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00字。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故都的秋》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学习以景显情、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中重点
  学习情景交融(以景显情、以情驭景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疑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秋天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名句举不胜举。名篇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王维《山居秋暝》欧阳修《秋声赋》等,名句有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予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是一种怎样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一齐来学习他的名篇《故都的秋》。
  2、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起了他的爱国热忱。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被追为列士。主要作品有《沉沦》(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指导:
  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接抒怀部分要读得意味深长,准确表达出作者的心境。
  (二)、 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作者的笔下故都的秋有何特点呢?
  明确: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是是怎么样表现这种特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