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4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 “ 方 ”“ 比 ”“ 与 ” 等几个必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以及四个倒装句式的用法。      
  2. 了解孔子弟子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和 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以及天下大同的 社会 理想 。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曾皙描绘暮春郊游图所反映出的人生理想,以及孔子流露出的个人志向。
  一、 导入
  1 、生齐读课文。
  2 、上节课我们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疏通过文意了,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课堂检测来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二、 预习检测
  鼓瑟 希 (通“稀”,稀疏)       鼓 瑟希    (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      莫 春者(通“暮”)
  比及 三年(等到    )     吾 与 点也(古义是“赞成”,今常用作关联词) 
  端章 甫    (端,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端;章甫,礼帽)     以 俟 君子(等待)
  三、 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人生态度
  1 、 解题(侍坐),师徒 5 人就哪一方面的问题展开谈话 ?
  明确:围绕 “ 志 ” 概 话题, 问志 —— 言志 —— 评志
  2 、 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
  ( 1 )子路 —— 治理“千乘之国” ——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2 )冉有 ——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 —— “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3 )公西华 —— 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 —— “愿为小相”。
  ( 4 )曾皙 —— “莫春者,春服既成 —— 咏而归。”
  3 、从他们的表述自己的志向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 1 ) 子路:有抱负,坦诚,但性格中带有鲁莽、轻率。 (抓住“率尔”“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 。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 。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 ---- 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 2 ) 冉有:谦虚、实事求是。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