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36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掌握“如、方、与、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3.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体会孔子的思想、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朗读中培养敏锐的语感,学习本文叙事中结合抒情、议论,前后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韩愈所论述的从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简介
  1、孔子及其《论语》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发愤为学,博学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管贫富贵贱,广收门徒,据说有3000弟子,72贤人。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编订《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在政治方面,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主张克己复礼(期末考试);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本文中关于“吾与点也”的争论有两种说法:
  (3)、《论语》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论:编录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二)、人物介绍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岁。"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陵暴过孔子,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