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1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是如何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的,鉴赏本文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的特点。
  2、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学习课文造语平实而生动的特点。
  4、领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风格。
  教学重点
  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
  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可以按“言志”这一线索,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分析人物形象要与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写作特点结合起来。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因材施教”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介绍孔子及《论语》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论语》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3、解题(课文注释)
  三、译读课文
  1.借助注释,参看课文导读,自读自译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四、课文分析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这一部分,孔子向学生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