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3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1、早读时间预习课文,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划出疑难。
课外学习:1、利用预习学案和之前所学的有关内容了解魏晋时期政治、文学方面的知识。
2、上网查找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帖”。
一、导入课文。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一代书圣王羲之也为我们留下了他对生死问题执著探索的踪迹。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兰亭集序》的字词梳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时。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味文中的哲理。
2、有感情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二、回顾字音
(以大组为单位,各提问一个同学,按正确率得分)
1、癸(ɡuǐ)丑会稽(kuàijī)修禊(xì)激湍(tuān)流觞(shānɡ)
2、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ɡ)怀晤(wù)言趣(qū)舍万殊(shū)
3、形骸(hái)感慨系(xì)之符契(qì)嗟(jiē)悼彭殇(shānɡ)
齐读2遍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划出每一段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
乐—痛—悲
2、可见作者的感情一波三折,在诵读时要注意这种感情的变化。教师适当作诵读指导(第一段轻快上扬,第二段语速稍慢,第三段语调低沉,表现感情的语句适当拖长,加重。)
四、问题导引,重点诵读(20分钟)
(一)1、一生读第一段,在这次的兰亭盛会上是什么让作者感到快乐?(要求学生找到文中语句来概括,先读文句,再说理解)
板书:良辰、景美、人贤、事雅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惠风和畅”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知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