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20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伤感和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教学环节
  1.导入:当繁华落尽之时,当物是人非之际,文人墨客们总会有诸多的感慨诉诸笔端,所以有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等等这些美丽的诗句。那么,当这一切发生在归家的时候,归有光又是如何抒发这种感慨的呢?在上节课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来学习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品读他借一阁而写三世遗迹的往事。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激情诵读:这篇文章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是明代最好的散文,几百年间无出其右,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文章的真味道,朗读时把握好读音、节奏和感情,时间3分钟。
  4.梳理文章脉络。
  结合课前预习导学案,思考问题:归有光在项脊轩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他在这其中的情感是怎样的呢?分别体现在何处,概括介绍。
  明确:喜,项脊轩,修葺前非常狭小、破旧、昏暗,是一个十足的陋室;修葺后,明亮,静谧,富有情趣和雅兴,作者在这里偃仰啸歌,享受读书的喜悦。而联系后文,所有的故事在这件小小书房中发生后,这里也成为作者灵魂的栖息之所。
  悲:(1)家道中落,分崩离析
  补充:历史上的归家县城东南,列第相望。宾客过从饮酒无需日,
  而归氏世世为县人所服。时人为之语曰:县官印,不如归家信。
  高祖与诸弟出,常乘马,行者为之避道。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归家当时在江苏太仓一带是一个名门望族,出门有路人为其让道,家中经常是高朋满座,充满威望。
  这样的一个世家大族,在归家后代子孙手中,走向分裂,隔阂越来越深,本是同根生,但是现在亲人之间只剩冷漠可言。
  (2)回忆母亲,失母之寒
  补充: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