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10字。

  《氓》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思考人物命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思考人物命运。
  难点:解读、思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录音)学生听歌曲李健《在水一方》。(目的:感受《诗经》的音乐美)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课件展示)。
  有人说最美不过《诗经》,《诗经》的美恰恰在于她的平淡真实,在于她的朴素隽永,耐人寻味。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依循着这种美感共同走进遥远的卫国,来聆听那里发生的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
  二、积累•整合
  上课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要求识记下来(课件展示,生齐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期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感受•鉴赏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提示】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整合内容:
  (1)读完本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它无疑是一帧情爱画卷的写照。那么这首诗讲述了怎样的一个爱情故事?
  归纳: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婚变到决绝离开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
  (2)翻开诗经《诗经》,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睢鸠,在河之舟”的辗转思念,《还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苦苦追寻,在水边上演了一幕幕爱情悲喜剧,都足以让人反复吟咏,感慨唏嘘。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这篇诗歌中,也有这样一条河,它的名字叫“淇水”。请大家找一找,淇水在诗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正好对应了这出爱情悲剧中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变,决裂(板书)
  所以,淇水可以说是这个由美丽爱情开始却由失败婚姻结束的悲剧故事的见证者,同时从结构上来分析,也是上下勾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