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10字。

  苢》学案
  任务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诵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3.概括诗歌的主旨,积累《诗经》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学习任务一:积累与梳理
  一、文化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1)体例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2、技巧点拨
  如何读懂《诗经》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要想真正读懂《诗经》中的作品,既要对其艺术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