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80字。

  【课前自主梳理】
  一、解释文中的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①(茂盛的样子)芣苢②(车前草),薄言③(“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④(取得,获得)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⑤(拾取、摘取)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⑥(从茎上成把地握取)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⑦(提起衣襟兜东西)之。采采芣苢,薄言 ⑧(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之。
  附余冠英先生译文: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这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薄
  (2)言
  答案 (1)助词,无实义 (感情)冷淡 迫近、靠近 轻视、看不起
  (2)助词,无实义 名词,话,言语 动词,说,说话 名词,语言
  【课堂自主探究】
  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   ―→
  答案  掇  袺  采摘的劳动过程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表现了当时人们采芣苢时虽然劳苦但又充满乐趣的场面。
  B.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
  C.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看似很单调的重叠,却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D.诗歌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答案 A
  解析 诗中表现的尽是欢快,没有表现劳苦。
  【课后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掇:拾取、摘取
  B.薄言捋之捋:用手大把地摘取
  C.薄言袺之袺:一手提起衣襟兜着
  D.薄言 之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答案 B
  解析 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握取,或从茎上成把地握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薄言采之B.吾见师之出
  C.吾欲之南海,何如D.宋何罪之有
  答案 B
  解析 例句和B项中的“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