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40字。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赏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2、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导入:一首悠扬的乐曲带我们暂离重重都市的所有的浮躁和不安,回归片刻的田园静谧。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这位淡泊名利的隐逸诗人就是----陶渊明。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共同感悟他的高洁情操。
板书课题
一、知人论世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这里所选是第一首。
2、美读全诗,感悟文本
古诗词诵读的三个要领:
(1)读准字音(生僻字、多音字);
羁鸟守拙荫暧暧樊笼
(2)读清节奏(不破读);提醒学生五言诗的节奏二/三拍
(3)读出感情(重音、语气、语调、语速)。
3、品读鉴赏,解读文本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的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是“回到田园生活”,我们不禁要问:诗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