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20字。

  《归园田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汉魏晋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诗人的心灵世界。《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介绍
  通过本课前面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但对诗歌鉴赏的能力仍较欠缺。此外,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本课陶渊明的选择和思想感情较难深层次理解。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回顾以前学过的陶渊明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学会知人论世。
  2.学会背诵这首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