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1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豪放风格。
  2、通过诵读把握词中创造的形象,品味词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体会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方法:在读中赏——在赏中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导入
  三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无数的英雄豪杰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扼腕击节的历史剧,其中赤壁之战更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之后800多年,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来到这里,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名垂千古的伟大著作,这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作者简介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文艺全才
  散文——欧苏(欧阳修)
  诗歌——苏黄(黄庭坚)
  词——苏辛(辛弃疾)
  书法——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其他:唐宋八大家、三苏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
  •思想——儒道佛思想
  六、正音:
  浪淘(táo)尽 纶( guān )巾
  强虏( lǔ )  酹( lèi )
  雄姿英发(fā)早生华( huā )发(fà)
  七、分析课文
  1、上片写景:
  大江东去。
  波澜壮阔、奔腾不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穿”、“惊”、“拍”、“卷”,动感极强。 奔马惊雷、惊心动魄。(夸张、拟人、比喻)
  2、下片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年轻,春风得意,才情出众。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从容闲雅,稳操胜券。
  3、为什么要塑造周瑜这样的形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壮志未酬)。
  八、探究性学习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两种解释。
  1、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比较达观,积极。
  2、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
  问题: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九、小结
  上片写赤壁景色,雄奇壮丽,宏伟开阔,下片通过写周瑜形象抒情,表明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志。
  十、作业
  1、熟练背诵本词。
  2、课下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一文,体会苏轼的思想。
  赤壁怀古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赤壁赋》,因此对苏轼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于用一定的方法来鉴赏分析诗歌还不熟练。所以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分析法、对比法来鉴赏诗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