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6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语句,体会音调、色彩词汇对情感表达的作用。(教学重点)
  (2)从感情上,体会生命消亡的精致感触,从表现形式上,了解作者散文的雅趣和俗趣的结合。(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文本细读: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朗读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抓住故都的秋的特点:清、静、悲凉。
  (3)提问法。以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透过文字体会深情。
  (4)对比法。将两段景物描写做对比,将南方的秋与故都的秋做对比,在对比中感受文章的妙处。
  (5)合作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加强团结意识,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仕女伤春,文人悲秋”,秋风萧瑟、万物衰飒的秋天,总是会激起心灵敏感细腻的文士心中悠长缠绵的愁情。往古来今,故国难回,这份漂泊流离之叹也总是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深味过北国之秋,也品尝过南国秋意的郁达夫,他那纤柔细腻的心,将为我们呈现怎样一个动人的故都之秋呢?
  问题探究1:故都的秋的总体是什么特点?通过哪些图景从哪些角度来展现故都的秋味?
  从故都“秋院静观”、“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问题探究2:这种清、静、悲凉为什么有美的感受?
  图景一:秋院静观
  1“一”字见清、静、悲凉。“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一丝一丝”。
  “破屋”“浓茶”----历史沧桑感、悠闲心情
  2颜色显清、静、悲凉。冷色调碧绿,青,蓝色,白色。
  3修饰语见“悲凉”。“一椽破屋”“破壁腰中”“疏疏落落”
  小结:雅趣
  图景二:秋槐落蕊
  ①槐树落蕊,铺满地,无声无味,细柔触觉。
  ②扫帚的丝纹。
  图景三:秋蝉残鸣
  “衰弱”“嘶叫”,寒蝉凄切,竭力的嘶吼,迸发的是对生命的告别,话尽悲凉。用语体现俗趣。
  图景四:秋雨话凉
  缓慢悠闲的声调,
  一层秋雨一层凉。
  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桥影;静—息列索落的雨声;悲凉—凉风、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
  图景五:秋果胜景
  清—果实成熟的八九月;悲凉—西北风、尘沙灰土的世界
  小结: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