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80字。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设计说明
  《荷塘月色》这篇经典课文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会用到二到三课时,而竞赛应在一节课完成,如何对课文内容取舍又使文本相对完整,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重中之重,是个难题。思来想去便有了以下的教学思路。
  1、品析语言,感受美景
  4、5、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希望通过对这三个自然段的品读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首先,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式的教学,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以基础性知识为目的,还应该语文学习中的美。对于任何的诗篇、文章等,学生的学习必须先从认真的阅读开始。学生只有认真地读、用心地感受,才能感知到一篇优秀课文中所包含的韵律美、节奏感以及意境美。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齐读、学生单个读、教师范读、点读个别语句等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进人美的情境。此外,我注意引导学生细细揣摩文句,自主思考发言,调动学生欣赏美的热情。
  2、身临其境,体味心灵
  《荷塘月色》中的情感是淡淡的。如何让学生读出文本中体现的作者淡淡的喜悦之中的那种淡淡的忧愁。我想到了从4、5、6三个写景段落中学生体会到的景物特点:朦胧、静谧、恬静等。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过渡:“作者笔下的景为什么这么朦胧、静谧呢?”学生就关注到了文本中写情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处理为什么“颇不宁静”这个问题时,很多资料的解读都是“知人论世”式的解读。我认为,只依靠背景资料的阅读只能是单向的理解,而有限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无法进入交流的过程,这从一定程度上会湮没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文中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文本第3自然段。其中“平常的自己”“自由的人”等关键词句才能真正懂得美景当中寄托的文人情怀,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后半部分有关江南的文字的价值。
  对于江南采莲旧俗部分,文言诗句多少会阻碍内容的理解,所以我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释疑。由此学生感受到《荷塘月色》展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审美世界,他用这荷月世界和理想世界的短暂的美好去修补生活中的不足,给现实以慰藉。
  3、精心的板书设计
  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本文板书的设计。如何设计板书能更直观、更确切的表现文章内容?我不断地在思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