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60字。
《六国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序曲·史】
1、六国灭亡地形图。(播放幻灯片1、2,配乐渲染氛围)
2、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去,可以预测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么处在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的苏洵,面对大宋的屈辱求和,回想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又有哪些感慨呢?(展示幻灯片3)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洵的《六国论》,倾听历史的回声。(展示幻灯片4)
3、齐读学习目标:
(1)披文入理,理清论证思路;
(2)因声求气,体味作者情感。
二、【解读·言】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快问快答的小游戏,检查一下同学们文言知识掌握的情况。(展示幻灯片5、6、7)
快问快答:全班分两大组,每组每排派一个代表,答完一个就坐下,另一位同学紧接着。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两组同学相互做裁判。
2、古人写六国的文章有很多,为什么只有苏洵的《六国论》流传最广?前人替我们做了最好的回答。(展示幻灯片8)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
——曾巩
“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欧阳修
3、教师引导(展示幻灯片9):这里面有两个字很关键,一个是雄,一个是辩。“雄”是指文章的哪方面?“辩”是指文章的哪方面?
齐读:
雄是雄浑,有气势。指文章情感文气,沉痛激切,充沛有力。
辩是雄辩有力,从多方面论说。指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如果我想用一个词来概括《六国论》的文气,是什么呢?
那就是富有雄辩之气。(板书:雄辩)
4、今天我们就细细品读《六国论》,看看文章是如何紧紧围绕“雄辩”二字展开的。(展示幻灯片10)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理清文章思路,勾画出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三、【论史·辩】
1、刚才让同学们勾画出能体现文章观点态度的语句,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第一段,你勾画的是哪一句?理由是什么?
①大家认为他分析的对不对?②除了勾画这一句,第一段中你还勾画了哪一句?与刚才那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看来,大家意见比较统一,那么六国都是亡于赂秦吗?作者的观点严谨吗?通过赂者、不赂者两个角度分析论证,可以看出论证严谨)
第一句: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句:分论点1。赂者:力亏。赂秦的危害。
第三句: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
第四句:重申论点。
作者开篇立论,观点鲜明,论证严谨,十分有气势。
2、那么第二段中你又勾画了哪一句呢?这一句论证了什么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