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20字。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劝学》名师导学案
  一、导学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学者,是战国时期的          家、           家。《荀子》共二十卷,共32篇,是荀子及其门人的著作的合集。提倡           论,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         文的进一步成熟。其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         句,又善用         。
  2.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二、课前预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意思。
  其曲中(    )规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砺(    )则利
  参省(    )      跂(    )而望   舟楫(    )      跬步(      )  埃(    )土
  骐骥(    )      驽马(     )    锲(    )而不舍    金石可镂(    )
  2.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冰,水为之   
  (3)木直中绳                          (4)金就砺则利
  (5)吾尝跂而望矣                      (6)假舟楫者
  (7)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 
  4.指出并解释下面句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輮以为轮
  5.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文言实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于: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⑧而见者远  
  ⑨顺风而呼
  7.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巩固训练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