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270字。

  探究1 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演讲的结构
  1.马克思认为1848年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接下来却另开一笔,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却在演讲中先评价他作为“科学家”的一面。分别梳理两篇文章的思路,分析文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演讲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篇目 论证思路 安排演讲结构的原因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这篇演说首先将无产阶级和1848年革命进行对比,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宣布无产阶级即将登上历史舞台。文中第二段,作者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不是1848年革命的延续,而是由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等大工业生产引发的一种崭新的革命形势。文中第三段,作者指出十九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大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与社会明显的衰颓征兆之间的巨大反差。文中第四段,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指出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马克思在宣示无产阶级走上革命舞台这一时代主题后,讨论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其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生产力的提高,而工人阶级的形成、壮大与此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机器工业的发展,就不会有足以成为重要社会力量的工人阶级,更不会有其革命要求、革命意愿。所以,马克思讨论这一问题看似转换了话题,实际上思路是非常连贯且合乎逻辑的。同时,由于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马克思提到的“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发明于英国或最早在英国大面积使用),其工人阶级力量深厚,革命诉求也比较强烈,马克思这样安排演讲结构,有助于拉近与听众的关系,吸引听众的注意。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本文思路很清晰。第一段首先简介马克思逝世的基本情况,第二段总括马克思的逝世在革命实践和科学理论方面是重大损失。第三至六段,论述马克思在科学理论方面的伟大贡献。第七段,论述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卓越成就。最后两段,论述马克思巨大的革命影响,表示对马克思的深切的悼念之情。 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