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河南省五市2022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巩,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璀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真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对外付府部内咨阅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B. 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C. 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D. 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B. 稼穑,种植为“稼”,收割为“穑”,合在一起指播种和收割庄稼,也泛指从事农业劳动。
  C. 牲,常与牺合称“牺牲”,即供祭祀、盟誓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体全为牺,色纯为牲。
  D. 揭帖,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对他荣宠有加;马文升感念皇帝之恩,更加发奋勤勉,直言进谏。
  B. 张吉等五人因直言进谏被贬,储瓘认为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C. 孝宗希望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他不负重托,最终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
  D. 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耗了百姓的财力,又损害了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当即下令进行裁汰革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
  (2)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
  河南省安阳市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儒生①之所以过文吏②者,学问日多,简练其性,雕琢其材也。材尽德成,其比于文吏亦雕琢者,程量多矣。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如地种葵、韭,山树枣、栗,不复与一恒地庸山比矣。文吏、儒生,有似于此。俱有材能,而儒生奇有先王之道。先王之道,非徒葵、韭、枣、栗之谓也。儒生学大义,以道事将③,不可则止,有大臣之志,以经勉为公正之操,敢言者也,位又疏远。远而近谏,《礼》谓之谄,此则郡县之府庭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