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60字。

  必考点02新闻人物通讯阅读3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胜利的号角和平的宣示
  ——习近平主席检阅胜利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新华社记者解放军日报记者
  岁月的指针,指向2015年9月3日。北京,天阔云舒,旗帜飞扬。
  上午10时20分许,高亢嘹亮的检阅号角响起,红旗牌检阅车驶出天安门,习近平主席站在检阅车中央,向着受阅部队驶去。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阅兵;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检阅共和国武装力量。
  特殊的时空节点,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惨重代价,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70年后的今天,抗战的歌声仍然回荡在这片浸润着英烈鲜血的热土上,胜利的豪情依然洋溢在亿万军民的胸间。
  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宋普选驱车上前报告:“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您检阅!”
  “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千人军乐团奏响激昂的《检阅进行曲》。迎着金色的阳光,习主席乘检阅车向东驶去……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聚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从九一八事变奋起抗击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辟东方主战场,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为最终战胜法西斯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全民族抗战旗帜,不畏艰险、砥柱中流,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党领导的一支支抗日武装奔赴疆场,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习主席从一个个方队前经过,受阅官兵向三军统帅行注目礼。从将军领队到普通士兵,心潮澎湃、倍感自豪。
  将士们不会忘记,在戈壁大漠的发射基地,在冰天雪地的边防哨所,在炮声隆隆的演兵场……习主席问候和交谈最多的是士兵,握手最多的是士兵,关心最多的还是士兵。
  冷暖牵挂,甘苦萦怀,习主席的深情关爱,激发起广大官兵铁心跟党走的坚定意志。列阵长安街,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写满忠诚与坚毅。今天,他们以威武的英姿、雄壮的阵容,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彰显了捍卫和平的铁血担当。
  一辆辆坦克披坚执锐,一门门火炮昂首挺立,一枚枚导弹直指苍穹……涂装着各色迷彩的现代化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500多台国产主战装备,编组成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信息支援、后装保障6大模块,其中84%为首次公开亮相。
  昔日靠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人民军队是和平之师,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同志们好——”“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
  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凝聚起强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对民族复兴的憧憬向往,对富国强军的孜孜追求,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章章节节。今天,这个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前所未有地走近我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抗战历史昭示,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10时30分许,当习主席乘检阅车驶回天安门,受阅将士齐声高呼:“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这,是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宣誓!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新胜利的坚定决心!(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前,中国举行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大阅兵活动。
  B.材料从上午10时20分许写起,到10时30分许结束,截取了十分钟的阅兵过程,也高度概括了我国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
  C.1945年9月3日,中华民族以惨重的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三军将士对习主席问候的回答高亢激昂,这不仅喊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也喊出了人民军队维护和平的决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材料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朴实的语言中却充满豪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新中国能有今日成就和如此国威的民族自豪感。
  B.材料以习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为标志分为三部分,回顾历史,彰显担当,凝聚力量,层层推进。
  C.材料引用《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旨在说明,在民族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日武装保卫家乡、保卫祖国。
  D.此次阅兵,习主席鲜明地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3.此次阅兵有何重大意义?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小题。
  材料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此前四年,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于潜艇的报告》获批,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幕。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毛泽东警言:“核潜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