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
统编版(2019)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登高》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背诵《登高》,阅读相关诗歌,从意象、情感、手法等多个角度欣赏,获得自主审美体验,重点理解和学习《登高》等五首诗中景物的选择及抒情手法。
2.阅读相关诗评类、历史类文章,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理解“诗史”的内涵。
3.阅读一组文学短评,并以这些文章为参照,理解其抒情特征及文学短评的写法,用评点、随笔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学会从语言、内容、意境、表现手法、思想主题,尤其是情景关系等角度来撰写文学评论。
二、任务明细
任务一:研读《登高》,深味诗中情景特点;
任务二:阅读抒情方式及文学短评相关文章;
任务三:完成《登高》借景抒情文学短评写作。
三、具体实践
输入任务一:研读《登高》,深味诗中情景特点
(一)教学过程
《登高》一诗,是杜甫在生命晚年时唱响的哀歌。他因战乱离家万里,诗中借触目皆悲的秋景抒发自己深刻而汹涌的悲怆之情,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是文学创作常用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借天地万物人诗寄情很是常见,且各有其精妙之处,在《诗经》《楚辞》 中,借草木以叙怀,已使用得非常娴熟,到唐代更是登峰造极。但杜甫《登高》诗中悲景、悲情、悲事的叠加,似乎让人感觉读后有些透不过气来,且这样的悲情,遍布杜甫在西南漂泊期间的诸多诗作当中。
阅读《登高》及同时期的四首诗,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杜甫西南漂泊时期的情感,对学生理解杜甫当时的生活境况、思想情感有一定的帮助,也更利于学生领会杜甫这些诗作中对景物的选择及其特点。而这些理解和领会,是学生形成对《登高》诗中情景之间关系的独特思考,以及撰写情景关系的文学短评的内容基础。
1.学习《登高》,选读相关诗歌四首。
(1)读背《登高》及相关作品:学生自主读背《登络阅读《登高》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