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890字。

  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天眼”又有新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对此,有人赞叹:“这口‘大锅’了不起!”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当今世界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最新数据显示,它目前共观测发现660多颗脉冲星,相当于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5倍以上。
  唯“观天巨目”能洞悉渺渺星河。人类对于宇宙,未知远大于已知,而天文学又是高度依赖观测设备的科学。目及“光年之外”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无疑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界”。以这次重大发现为例,探测结果表明,在远离“斯蒂芬五重星系”中心的外围空间,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尺度比银河系大20倍。有专家认为,这挑战了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演化的研究。
  谁能看见遥远的未来,谁就能更主动地把握现在。正因为宇宙无穷,每一次发现都弥足珍贵,每一“小步”都意义重大。“中国天眼”有这样“积小步为大步”的底气——理论上,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接近宇宙的边缘。
  “中国天眼”的英文缩写是“快”——在射电天文领域,我国从追赶状态发展为领先世界20年,展现了自主科技的“加速度”。“快”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久久为功。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事实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发展终究靠自己。从预研到完成,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中国天眼”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一次直面未知的伟大探索。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发出的惊奇之问,是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问。未来已来,人类必将一直惊奇于“头顶的星空”,将足迹踏遍广袤天地。
  (取材于高维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利用“中国天眼”,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徐聪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尺度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结构,位于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
  天体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就是观测宇宙中的气体。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形状上来看,“中国天眼”就像一口巨大的锅。
  B.“中国天眼”的口径和灵敏度已在当今世界领先。
  C.“中国天眼”已接收到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D.“中国天眼”是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并独立建造的。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天眼”目前观测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要比同一时期国际上发现的多。
  B.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表明“中国天眼”的观测能力很强。
  C.“中国天眼”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迈出的是一“大步”。
  D.屈原《天问》中的疑问体现了对星空的惊奇,人类必将保持这样的惊奇。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斯蒂芬五重星系”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蒂芬五重星系”是用首次发现它的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B.“斯蒂芬五重星系”从早期形成直到现在已经有146年的历史。
  C.不只一个国家的望远镜观测过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
  D.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周围天区中存在原子气体结构。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天文学家能够用“中国天眼”直接观测宇宙中极其稀薄的原子气体。
  B.“中国天眼”是世上第一个观察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的望远镜。
  C.在很多星系群中心的外围空间,已发现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存在。
  D.宇宙巨大原子气体结构的发现,解决了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演化的难题。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科学家发现迄今宇宙最大原子气体结构的经过。(5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义。西入周,南至楚,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