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10字。
2022-2023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适应性练习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1.全卷共6页,共20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卷首语:纵览九州四海,漫溯千年春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语文之美。
任务一(25分)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学校正在开展“传承经典文化重塑精神家园”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小语、小文参与其中。
【活动一】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优秀文化
1.诵读古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自然胜景,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10分)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感受自然美景。读王维的《竹里馆》,“①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让我们感受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读刘禹锡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②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清幽;读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③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④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怀亲之情感动着我们;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⑤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感染着我们;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⑥________________,”中领悟到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读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⑦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让我们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⑧________________”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人借“⑨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有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
【活动二】品味经典名著,启迪智慧人生
2.学校将举办经典名著短剧展演活动,邀请你参与本次活动。拿到人物角色任务单后,你最期待扮演哪个人物?准备表演哪个故事情节?请结合人物(此情节中)的性格特征说明理由。(6分)
经典名著短剧展演节目单
扮演角色 故事情节 喜欢的理由
祥子
虎妞
尼摩
阿龙纳斯
我期待扮演的人物是_________,最想扮演的故事情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这个人物来自_________(作者,1分)的《_________》(书名,1分)。
(2)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活动三】传承特色方言,找寻文化自信
3.下面是小文同学参加“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活动的读后感,请帮助他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9分)
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被不断吸收、筛选、同化而形成。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甲),采集了地域的(乙)。翻过一座山,(丙)就转变:走过一陇田,(丁)大不同。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fù)①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èi)②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mí)③足珍贵,价值连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智力 精髓 腔调 意义
B.智慧 精品 声音 作用
C.智慧 精华 音调 意义
D.精华 智慧 意义 音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吸收、筛选、同化而形成。
B.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
C.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同化、吸收而形成。
D.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被不断筛选、同化、吸收而形成。
任务二(6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9题。(22分)
班级要制作“诗文中的典故”主题展板,请你协助。
他们的诗作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