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20字。

  齐桓晋文之事
  课题及课时 《齐桓晋文之事》
  教
  学
  目
  标 语言素养目标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素养目标 能够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文化素养目标 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体会孟子“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沉情怀。
  审美素养目标 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 【情境•激趣导入】
  师:他,一生以继承孔子学说为己志,为实现他心中所畅想的圣王之志,游说诸国客卿于齐;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宕生姿。大家想到这位圣人是谁了吗。
  生:孟子。
  师:是的,他就是亚圣孟子。如今,他的思想穿越时空,在两千多年后的这块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感受亚圣智慧的光辉。
   【基础•清单检查】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也对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孟子?
  生: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对孟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上课伊始多媒体上出现的孟子的名言,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课下预习给大家概括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孟子?
  生: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师:很好,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孟子及其“仁政”思想,为后世统治者们所尊崇。是啊,孟子所描绘的那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还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