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70字。
做思考的苇草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
2、探究祥林嫂的反抗精神,把握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人说,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为出名,他们是孔乙己、阿Q、祥林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三个名字很有特点,孔乙己有姓无名,阿Q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既无名又无姓。然而这样无名无姓的女人在中国的旧社会却有很多,所以这一人物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走进祥林嫂,完成以下两个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情节
运用概括法(学生复述)
明确: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询问灵魂,未得答案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设计意图:小说的故事情节对于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至关重要,所以巩固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文本研习
1.分析人物形象(完成学习目标1)
运用对比法小组合作交流
环节一分析三处肖像描写
创设问题
祥林嫂的一生悲凉、凄惨,那么这一经典的人物作者是如何塑造的呢?文中有三处肖像描写特别精彩。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下,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运用对比法,加以分析。
学生诵读加分析第一处34段
明确:人物形象肖像:衣着脸颊脸色眼睛温顺勤奋生活困苦对未来充满希望
总结:生活给我沉痛的打击,我却对生活充满希望。
第二处66段
明确:人物形象肖像:脸颊眼睛悲伤失去生活的希望
总结:生活又一次给了我重重的一击,我已对生活不在抱有希望,但我依然渴望用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第三处临死之前
明确:人物形象肖像:头发脸色眼睛整体形象苍老落魄麻木绝望
总结:鲁镇再遇祥林嫂,她的精神已经麻木,生命已经枯竭。
总结通过对比分析三处肖像描写的不同之处,我们直观的感受到了祥林嫂命运的变化过程。
环节二 深入探究肖像描写的相同之处
创设问题
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两处肖像描写的相同之处,作者有何的用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