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320字。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烧灼(zhuó) 校对(xiào) 哺育(bǔ) 妇儒皆知(rú)
B.烦躁(zào) 亘古(gèn) 陡峭(qiào) 诲人不倦(huì)
C.绎路(yì) 告罄(qìng) 取缔(tì) 忧心忡忡(chōng)
D.譬如(pì) 遁环(xún) 矜持(jīn) 深恶痛绝(è)
2.(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把科技应用于博物馆建设中,也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功能。现在一些展览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摆脱了实物展览的时空 ,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 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越来越多博物馆在线上实现了“永不闭幕”,一定程度上 了博物馆的服务时间。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在提升展陈趣味性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A.限制 丰盈 延长 却
B.控制 丰富 拓展 也
C.限制 丰富 延长 也
D.控制 丰盈 拓展 却
3.(3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千年来,我们的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营建居所,创造了无数的建筑杰作。②直到今天,许多古建筑已经成为鲜明的文化地标。③古建筑为什么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关注?④建筑本质上是生活的空间载体,建筑之美就是生活之美,是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的整体。⑤通过一座座古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的技术之美、彩画雕栏的色彩线条之美、匾额楹联的书法之美……⑥凡此种种,浑然一体的建筑美穿越时空,唤起古今心灵的共情。
A.“创造”“穿越”“唤起”三个词语均为动词。
B.“营建居所”“文化地标”“生活之美”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③句是反问句,作用是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D.⑤句标点符号运用有误,应将“、”改为“;”。
4.(3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大兄”古时是指对朋友辈的敬称。
C.《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D.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其中,第二次希望破灭是因为卖车安葬虎妞。
5.(3分)名著阅读。
语段一
(激动)他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语段二
(从容地)他丢开报纸,从拥挤不堪的人丛中站起来,仿佛一点也没有发现危险似的,缓步向甫志高走去。直到叛徒卑劣的目光对准了他时,才不慌不忙地高声招呼道:“甫志高!你来了?这边坐吧!”
某班举行“经典人物大家读”读书活动。上面两个语段,是小金和小普当时朗读分享的名著片段。请任选其一说一说,语段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有上面的表现?
6.(7分)古诗文默写。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5)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6)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不畏挫折、仍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7.(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甲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钟山即事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