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2.鉴赏词作的情感、手法,理解其丰富意蕴。
3.结合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词句,准确诵读,深入体会词作中丰富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魅力。
4.培养阅读诗词的兴趣,汲取作品的营养,丰富文学积淀。
5.让学生正视苦难,明白苦难是一笔财富,使人拥有精神的高度,使艺术灵魂高飞。
教学重点
1.品味鉴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2.讨论分析叠词和典型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积累诗歌阅读体验。
3.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文本的丰富情感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词作中意象的丰富意蕴, 深入体会作品内涵,准确地朗诵词句。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都是“惊风雨,泣鬼神”的千古名句。唐宋诗人的生花妙笔将中国古代文学推入了巅峰状态,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声声慢》,领略宋词的无穷魅力。
(二)请学生介绍李清照,了解作品风格
投影: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词人。北宋亡国后南渡,又被称为“南渡词人”。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风格清新;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沉痛哀伤。请学生分析《声声慢》是前期词还是后期词?
明确:后期词。
(三)研习文本
1.听录音朗诵,疏通词意,感知情境。
提问:大家听完朗诵有什么感受?
明确:凄切。
2.鉴赏情感、手法
(1)这首词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2)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意象)。
A.直接抒情
请学生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提问:词人在寻觅什么?
参考:寻觅丈夫赵明诚,寻觅与赵明诚的爱情和幸福,寻觅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寻觅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寻觅她十分喜爱, 却不复存在的曾经美好的人或事物!
投影写作背景:李 清 照,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早年生活在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