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40字。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逐步深入了解老王的不幸
  2、  探讨分析杨绛对老王的“愧怍”之情
  3、  从作者的自我反省入手,反思我们自己面对苦难的弱势群体的姿态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老王的不幸所在
  教学难点:探讨分析作者对老王的“愧怍”之情,进而反思自己对苦难的弱势群体的姿态
  教学方法:提问法,朗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具:PPT
  教学板书:
  没组织——单干               
  没亲人——孤独
  身体差——瞎眼               同情
  老王:不幸者    没“家”的感觉
  名声坏,精神苦
  心地善,生活苦
  杨绛:关心,同情,帮助,愧怍(俯视老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首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学者,她被称为“先生”。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7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丈夫钱钟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她的主要作品有: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译作类:《堂吉诃德》等等。此外还有剧本类和论集类。
  那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认识杨先生散文里的一个人物——老王。
  二、教学设计:
  请看1-7段,说说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让学生自由发挥,如不幸者、苦难者、是一个很苦的人、很善良等等】
  老王的不幸(或苦)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没组织——单干,没亲人——孤独,身体差——瞎眼(因而也没人敢坐他的车),住房条件——荒僻、破破落落、塌败,而且没“家”的感觉(品读“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不但生活苦,而且名声坏,被骂做“老光棍”,“年轻时候不老实”,精神更苦(第3段);心地很善良,也很努力地蹬他的三轮,生活却只能“凑合”(第5—7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