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50个字。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scll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欣赏,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词中表达的思乡、思亲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欣赏,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回忆旧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而中秋的月则格外的美丽、明亮,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一、学习《十五夜望月》
  (一)检查导入
  1.简介作者
  王建,唐代诗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作品有《王司马集》。
  2.学生看文中注释,理解题意。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总结:注意节奏,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三)精读感悟
  1.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
  明确: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2.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湿桂花——由于夜太深,桂花已湿,这是暗写诗人望月。
  (四)阅读实践
  1.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
  明确: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2.当堂训练
  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全篇笼罩着别离思聚的情意。
  二、学习《我的思念是圆的》
  (一)检查导入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这首诗写于1983年,是艾青晚年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所以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