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50个字。
一、教案背景
1、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学生能够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③发现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同学间互助解答。
二、教学课题:古诗词赏析《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诗意和主题。
②、学生会赏析每首诗中的名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③、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或词人从内心深处流露的情感,能够产生共鸣。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两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时代,都表达了思念之情。学生借助词典和课文注释,大体可读懂课文。在学习时宜从整体感知作者在诗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了解诗的内涵美,然后从用词的角度深入分析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通过朗读品味。
【百度搜索】http://www.5156edu.com/page/06-06-18/10210.html
2、写作背景: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诗人。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人。作这首词时已41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百度搜索】http://www.5156edu.com/page/06-06-13/9979.html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两首咏月诗词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指导朗读:读出诗中怀人的思想感情。
(三)在诵读的基础上,用流畅的语言梳理每首诗的画面。
(四)根据赏析材料,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和诗词中的一个字。
(五)背诵,默写。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